保护听力,从现在做起!

Protect your hearing, now!

       听力下降相对于视力下降,更容易被大家所忽视。一个人近视看不清了,很快就会发现并及时佩戴眼镜矫正;但是等到发现自己听不清的时候,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了。

       不要以为听力下降和老花眼一样,是一个老年人才有的问题。在听力下降的人X中,有一半以上都是65岁以下的人。现代人的生活无比嘈杂,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各种噪音此起彼伏,不注意保护,久而久之都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那么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呢?

       声波在经过耳廓(Pinna)的捕捉收集之后从耳道(Auditory cаnal)带动鼓膜(Ear drum)一起振动。三根听小骨(Ossicles)将振动传导到耳蜗(Cochlea)。在耳蜗里,声音从声波信号转化为神经电信号,通过前庭神经(Vestibular nerve)传送给大脑处理,终成为了我们对听觉的认知。

       那么听力损伤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排除一些病理上的问题,比如中耳炎;或者物理上的问题,比如鼓膜破裂,重要的就是我们的耳蜗了。我们的耳蜗担负着重要的把声波转化成电信号的过程,一旦这个过程“解码”错误或者失败,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我们听力的损伤。

        耳蜗顾名思义,长得像蜗牛一样。耳蜗缠绕两圈半,拉直了大约有31mm长,由外而内逐渐变窄。

       耳蜗的横截面是这样的形状,一根管子分为三层,上层和下层充满液体,用于传导声波,而中间一层包含了重要的柯蒂氏器(Organ of Corti)。

       在柯蒂氏器的基底膜(Basilar membrane)上,有着无数X细胞(Hair Cell),这些毛细胞能够感受到轻微的振动,并且把振动通过突触(Synapse)传递给神经元后发送给大脑。

        但是毛细胞就像脑细胞一样,也属于神经细胞的一种,而人身上的神经细胞死掉一个少一个,无法再生,所以当毛细胞受到过大的声音造成伤害死亡,造成的听力下降,是不可逆的!

       正常人的听力在18岁左右发育达到完全成熟,随后开始逐渐下降,尤其是在五六十岁之后下降得尤其明显。处在耳蜗前端控制高频的毛细胞由于暴露在声波下多,容易受到伤害死亡,所以当人慢性听力下降时,往往都是对高频更加不敏感,而低频的听力往往下降得不厉害。

       标准的20~20000Hz并不对每个人适用,绝大多数人的听力范围都比这个要窄。一个人随着岁数的增加,对高频的听力越来越差,到一个人60岁的时候,可能只能听见16000Hz的声音了。

        无损音乐和有损压缩格式的音乐大的区别在于高频的丰富程度。一个原专辑里的wav文件,比导出压缩的mp3文件,要多出很多高频细节,甚至在人耳听不见的区域。一般的mp3文件能够记录完整细节的高频率在18~19kHz左右,而无损音乐能够记录到21~23kHz的音频细节。如果你本来就听不见18kHz的声音,那么对你的耳朵而言,听无损音乐和中高品质mp3几乎没有区别。 无损音乐和有损压缩格式的音乐大的区别。

        在于高频的丰富程度。一个原专辑里的wav文件,比导出压缩的mp3文件,要多出很多高频细节,甚至在人耳听不见的区域。一般的mp3文件能够记录完整细节的高频率在18~19kHz左右,而无损音乐能够记录到21~23kHz的音频细节。如果你本来就听不见18kHz的声音,那么对你的耳朵而言,听无损音乐和中高品质mp3几乎没有区别。 高频听力下降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会影响语言的辨识度。很多老人说耳朵不灵光了,并不是因为他们听不见了,而是因为高频听力下降得太厉害,对说话的音节分辨不清了。 

       也就是说,决定说话清晰度的正好就是高频。凡是那些齿音,比如”兹磁”,都是高频很丰富的音节。高频听力下降的人,往往虽然不觉得听声音的音量有所下降,但是却容易觉得听得不是那么清楚了,尤其是在别人说话的时候。

15961749141
微信图片_20200708161424
tinnitus

知道了高频听力下降的危害性,我们应该怎么做去及早预防呢?

        首先我们要把听音乐的音量降下来。但是很多人会说,音乐音量一降下来,就感觉不好听了,尤其是没有那种低音炮厚重的感觉了!的确是这样,因为人耳对于不同频率振动的感知能力是不一样的

        我们知道人耳刚刚能听见的声音是0dB。也就是说,对于20Hz,要有70dB的声音,人耳才能刚刚好听见,而对于3kHz的声音,-5dB的声音人耳都能听见。

 

        为什么人耳会形成这样奇怪的曲线呢?因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不能被自然界的各种噪音干扰,而自然界大部分的噪音都很低沉,在100Hz以下,所以人耳就学会了主动屏蔽这部分声音,否则成天到晚耳朵边都轰隆隆的多难受。相反,对于500~5kHz的这个范围,由于大多数带有信息的声音,比如别的动物的叫声,都处于这个范围内,人耳进化得就很敏感。

         所以为什么音乐音量要开得大才好听带感,就是因为人耳对于低频的不敏感。当20Hz的声音放到100dB时,人耳听起来只有40dB响。越往上的红色曲线代表着音量越高,看上去越平滑,所以人耳对于各个频率段的感觉就越均衡,音乐听起来越好听。但是当人听着低频舒服的时候,中高频如果同时提升,往往已经过响,达到了伤害听力的音量了。

要想预防听力受损,有下面几个小贴士~

       1,市面上有许多耳机都强调低频的提升,就是为了在提升音响效果的同时,不过多地提高整体音量,保护耳朵免受损伤,人耳的低频接收部分也相对高频不容易受到损伤。如果不需要监听耳机的环境,建议买一些带有低频提升的耳机,能够在较低的音量下有更好的听感。

       2,在嘈杂的公共场所不要戴耳机,尤其是不要戴耳塞。当环境变吵的时候,人为了使得音乐能听清,必须把音量调高直到超过环境噪音,导致音量开得比平时要大得多。同时人耳又具有环境适应的功能,也就是说当你处在一个70dB的噪音中时,为了方便听清楚其他非噪音的声音,慢慢地就会习惯这个噪音从而通过大脑主动减弱噪音的干扰。但是这样只是大脑的处理过程,噪音本身还是那么吵,70dB的噪音中你可能需要把音乐放到90dB才能听清楚,而50dB的噪音中你只需要70dB的音乐就够了。尽管90dB的音乐比70dB要吵得多,但是由于与环境噪音都相差20dB,人耳适应之后的听感是一样的,但是90dB的音乐会伤耳朵,而70dB不会。经常在公交车上我都能听见坐在旁边的人耳塞里的音乐,这个音量已经大得吓人了,而他们还完全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3,在可能出现巨大声响的环境中保持警惕,及时捂住耳朵保护自己。捂耳朵不是矫情,旁边有人放鞭炮,有商店在大喇叭放音乐,音响出现故障发出尖锐噪音等等,都要快捂住耳朵,能够避免出现一些急性听力受损,甚至暂时的耳聋。

       4,太high的音乐不要多听。从早到晚放摇滚,放死亡金属,放DJ舞曲,肯定是不行的。适当地要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比如古典音乐,轻音乐等等。去演唱会的时候,尤其是一些摇滚乐队什么的,要带上一副耳塞,觉得耳朵难受的时候就及时堵上,哪怕影响到了音质,也比长时间暴露在100dB以上对听力的损伤要值得。

       5,打电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贴着耳朵。电话的声音听起来不大,其实是很吵的,能用耳机就用耳机(当然好是头戴式耳机而不是耳塞)。许多工作中需要大量打电话的人,到了中年都开始出现耳鸣等各种疾病,治也治不好。

       6,避免自己受到长时噪音的干扰。如果自己的学习工作环境经常出现一种噪音,想办法解决,要么从源头上阻止,要么加装隔音装置,千万不能因为声音好像不大就忍着,久而久之可能会形成听觉神经上的错乱,引发耳鸣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