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耳效应与OVP

越来越多低频损失较轻的听损人士更早地对改善聆听质量产生了意愿,同时,由于美观的要求,他们倾向于选择隐形式助听器,但由此产生的耳闷堵感却会让他们对听力补偿望而却步。学会解决堵耳问题,验配更进一步!

对佩戴助听器的人来说,有两个原因可导致听自己说话的声音增强:堵耳效应和助听器的放大。

堵耳效应

如果用手指紧紧地堵住外耳道口并大声讲话,您会听到自己的声音变得嗡嗡响且不真实。这一现象称之为堵耳效应。

堵耳效应是声音中的低频能量——被外耳收集进入外耳道内,当外耳道封闭时,大部分的低频能量难以从外耳道口X,从而在外耳道中的软骨部反复振动,从而响度提升,使鼓膜振动,被耳蜗感知。

对于助听器的佩戴者而言,无论助听器是否处在工作状态,堵耳效应都是导致自己声音听起来嗡嗡响和空洞的原因。

针对此问题,过去的解决方法是采用开放式验配,如在耳模或定制机上加大通气孔,或用开放耳塞取代封闭式耳塞,让自己讲话声的低频能量通过开放的耳道X去,以便达到听自己讲话声自然的目的。

但是,耳道开放越大,潜在的副作用也越明显,如同时发出的声音,未经放大的声音和经过放大的声音先后到达耳蜗,会降低声音的清晰度,尤其在噪音环境下比较突出。其次,开放耳验配增加了啸叫的可能性,这对高频损失严重的用户显然不适用。对于听自己讲话声不自然的问题,不是由于堵耳效应产生的,开放耳验配也不适用。

助听器的放大

另一个引起自己说话声音增强的原因是当佩戴者说话时,助听器对声音的放大。在现实中,这个问题是通过降低增益来解决的,但这也降低了助听器所有声音的输出,包括佩戴者的声音和所有外部声音。降低声音的输出会使可听度降低,并可能降低言语可懂度。

总而言之,临床上,验配师们常常难以判断出用户自己说话声音怪异是由于助听器放大还是由堵耳效应引起的,即使判断准确,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在听声自然和可听度之间做一个折中方案。

现在,西嘉真我平台原声处理技术OVP解决了这个问题,让验配师不再纠结,轻轻松松地让助听器佩戴者获得听声自然的效果。

新的处理方法——原声处理(OVP)

在真我平台NX中,通过复杂的技术——实时检测佩戴者发出的声音,结合原声处理技术,解决了助听器佩戴者听自己说话增强的问题。

OVP的实现是因助听器内有特定的硬件。首先,OVP需要双耳佩戴具有方向性麦克风的助听器。其次,方向性麦克风网络需要一个高频宽的无线连接系统(Ultra HD e2e)支持以保证助听器之间语音检测算法的快速数据、音频传输。

要使用OVP,通过两个助听器之间的声音路径,这项操作可以让助听器将佩戴者的言语声源从周围声音中区别出来。

这条路径是由佩戴者的言语声源、头部特征以及助听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助听器的前、后麦克风决定了拾取的声信号具有时间差以及强度差。与周围环境中的声音相比,佩戴者发出的声音在助听器上会产生不同的方向。OVP正是利用这一物理特性来实现高度可靠的自我语音检测,实际上,它不受佩戴者的声音效果变化和音调质量变化的影响,如耳语、大喊、感冒等。

在校准程序完成后,当佩戴者发出的声音被检测到时,助听器会激活一条自我语音处理的专用路径,改善了佩戴者对自我语音的感知质量。自适应压缩系统实现了这一功能,以降低佩戴者发声时助听器的输出。相反,当助听器没有检测到佩戴者的声音时,会立即恢复到周围环境处理路径。

OVP通过自我语音处理专用的路径解决了自己声音的问题:当佩戴者讲话时,一条路径尽可能地提供自然的音质,另一条路径专注于接收外界声信号。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